这几天,一段视频火爆全网。
原来是大山,悠闲的在河里,摇着小船。
一边划桨,一边朗诵着《赤壁赋》。
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……”。
字正腔圆的朗读,胜过很多国人。
大山的微博,还有陆游的诗朗诵。
没想到一转眼30多年了,此时的大山已经白胡子飘飘。
36年前,大山在春晚上一句“玉兰,开门呐”火遍中国。
现在他不再只是洋笑星,成了中加两国的文化桥梁。
但这条路上,他差点被一场“家庭争议”毁掉前程……
“送孩子回加拿大?你这是忘本!”
2010年,大山的一个决定,炸翻全网。
他决定让妻子甘霖和两个孩子回加拿大定居。
网友痛骂:“在中国捞完钱就跑?”“果然老外靠不住!”
但真相是这样吗?
大山是加拿大人,他的妻子甘霖是重庆人。
在一次文化活动中,两人相遇。
后来,大山和甘霖结婚,定居北京。
当时大山的儿子刚上小学,女儿才3岁。
北京雾霾严重,孩子经常咳嗽,不得已住院治疗。
妻子甘霖在采访中也说:“当妈的没法眼睁睁看着孩子吸霾。”
而加拿大蓝天白云,环境好了很多。
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,他决定送妻儿回加拿大。
同时,也让孩子学好外语,了解西方的文化。
因为大山在中国时间很久,所有的工作基本都在国内。
于是,他留下继续工作,但每年飞加拿大4次,雷打不动陪孩子过生日。
大山说过,保护好家庭和孩子,才能安心做好自己的事。
一边是事业,一边是家人,他必须平衡好这个关系。
后来网友发现,他微博简介始终是:“加拿大籍,中国女婿,两个孩子的爹。”
很多人开始骂大山忘本。
“骂我‘忘本’的人可能忘了,我爷爷80年前就来中国救人了。
我们家的‘本’,早就长在这片土地上了。”
如今,大山的微博认证词是中外文化使者。
“开门呐!”改变一生的三个字
大山和中国的缘分,早在他爷爷那辈就开始了。
他爷爷曾是抗战援华的医生,在河南商丘救治过伤员。
大山很小的时候,就听爷爷讲中国的故事。
从此,中国两字在大山的心里扎下了根。
1988年,大山在北大留学,被同学拽去试镜央视小品。
导演递来剧本:“演个醉汉,喊‘玉兰,开门呐’就行。”
这下可让大山为难了。
自己现在的语言还没有过关。
除了语言,他对中国文化更是好奇。
没办法,先从语言开始吧。
他练了200多遍,才琢磨出“门呐”要带点鼻音才像醉汉。
节目播出后,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“比本地人还本地人”的老外。
姜昆后来调侃,“侯宝林大师听完他的相声,问这孩子真不是北京长大的?”
从此,大山对中国文化着了迷。
他逛胡同,听京剧,看相声,甚至学跳广场舞。
正是对中国的热爱,他决定定居北京。
那个年代,老百姓看到的外国人,大多是西装革履的专家。
大山的出现,更多人知道老外也能说好中国话。
他不仅懂幽默,还爱喝二锅头。
大山曾经四次登上春晚。
1998年《一张邮票》里,他扮演的集邮老外。
他还用河南话说“中!”,让观众笑喷。
大山还苦练相声。
为学好《金刚腿》,几乎把《新华字典》翻烂。
他每天5点起床练绕口令,搭档丁广泉说:“他较真到让我害怕。”
2009年春晚,他和刘伟演《五官争功》续集。
直播前道具突然故障,大山徒手掰开卡住的机关,手指划出血却面不改色。
刘伟后来回忆:“那一刻,我觉得他就是个中国老艺人。”
爵士乐遇上《蜀道难》
大山并不满足在舞台上说相声,他要对外宣传中国文化。
2015年,大山创办《大山侃大山》,把脱口秀和相声结合。
他用自己的方式,分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,并宣传。
节目中,他聊中西方文化差异,讲中国故事。
2016年联合国晚会上,大山干了件疯狂的事。
他用爵士乐节奏朗诵《蜀道难》。
台下外交官们跟着摇摆,法国代表惊呼:“李白还能这么玩?!”
大山在转型的背后,他有清醒的认知。
他在《不惑之年再出发》中写道,相声需要童子功,我40岁才学,永远超不过郭德纲。
但中西文化碰撞是我的独家优势。
2024年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文版话剧,他演瑞德。
彩排时故意保留70%英文台词:“我要让观众感受到,自由不分语言。”
从相声演员到文化使者,大山的转型很自然。
不管是相声,还是脱口秀,或者话剧,都是文化传播方式。
只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,他可以尝试更多可能。
大山不仅获得北京十大杰出青年,还获得加拿大勋章。
他累计参与中外文化交流项目超300场。
大山用36年,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。
一句“开门呐”,他打开了中西交流的那扇门。
60岁的大山,依然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。
就像他说的,只要能说话,他会一直讲中国故事。
本文作者 | 柠檬雪责任编辑 | 淡淡翠策划 | 淡淡翠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全胜达配资,股票配资网址之家,点金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