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暮年,世事早已历尽风霜,本该在安静中消磨时光,可有的人却偏偏不肯就此妥协。他们仍旧相信,岁月纵然冷酷,心中的火种却能在迟暮之年重新点燃。
李国庆,六十一岁的人,几经沉浮,经历过商海的喧嚣与家庭的决裂,本以为会在孤寂中消磨下半生。谁料他身边忽然出现了一位久违的身影——张丹红,五十九岁,昔日同窗,如今佳偶。世人听闻此事,或讥讽,或赞叹。有人冷笑,说这是老来追梦的“青春补考”;有人却暗暗心生羡慕:在这被金钱和利益绑架的社会里,竟还有人把爱情看得比身家更重。
两人相识于北大。年少时,李国庆曾两度倾心,却换来拒绝。他许诺“房车皆可奉上”,张丹红却觉其过于功利,冷冷一拒。时光荏苒,风雨数十载,那份未竟的心思,终于在两鬓斑白时得以兑现。人们常说,命运多讽刺,可在这里,它倒像是一次迟来的成全。
展开剩余71%当初那段轰动一时的离婚,众人还记忆犹新。商战里的夫妻终究只剩刀光剑影,李国庆与俞渝的结合,以互撕收场。那是失败,也是解脱。而如今,他没有去寻一位年轻貌美的陪伴者,也没有照搬富豪娶“小娇妻”的套路,而是回到了那位藏在记忆深处的“白月光”身边。
婚礼当天,宾朋满座。邀请函里的诗句写得直白: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两列错过站的列车,终于在耳顺之年停靠在同一站台。”这不是浮华的炫耀,而更像是两个久经世事的人,用一段朴素的文字,为彼此写下的心灵契约。
张丹红,她不是市井眼中“攀附”的对象。她有自己的见识,做过记者,历经世事,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沉稳的雅致。五十九岁的年纪,却依旧神采奕奕。她的生活方式讲究,穿戴考究而不张扬,恰如其人:不浮夸,不世俗。这样的气质,与李国庆的理想主义,正好相互映衬。
李国庆,从来不是那种一心逐利的商贾。他爱谈书本,爱说自由,哪怕跌落商海的浪潮,也愿守着自己的性情。他的再婚,不是对外界的交代,而是对自己的还原。有人说他幼稚,也有人说他痴心,但至少他活得真切,不肯为世俗完全磨平棱角。
到了暮年,人往往才明白,财富终究是过眼云烟,唯有真情能抵御风霜。李国庆选择的,不是年轻与貌美,而是心灵的归属。这样的决定,或许显得迟钝,却难能可贵。
愿这段迟来的圆满,能让他们在余生的旅途上,携手并肩,不再为世俗所扰。也愿更多的人,在功利横流的尘世间,仍能保留一份赤子之心。爱情,不必轰烈,不必惊世,只要真诚,就足以在人生的暮色里,照亮前行的路。
发布于:山西省全胜达配资,股票配资网址之家,点金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