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的发展出乎很多人意料。外界原以为特朗普上台后会对乌克兰援助“松口”,没想到他不仅没有收紧,反而突然加码,把局势推向新的高度。
---
从联合国大会开始的“变调”
9月23日,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。按理说这只是例行会晤,但会后特朗普语气明显变硬,直接表态支持乌克兰收回所有被占领土。这种强硬说法在他过去很少见。泽连斯基也随即呼应,称特朗普对局势有深刻理解,两人看起来达成了某种默契。
几天后,特朗普便推动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,这一步骤将战线一下子向前推进数百公里。
---
美国态度急转直下
展开剩余81%9月24日,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接受采访时直言,特朗普对普京已经失去耐心。他认为俄罗斯只是在拖延,利用时间补充军备,没有诚意谈判。万斯强调,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特朗普改变了立场,现在必须用更强硬的手段逼俄罗斯坐上谈判桌。
特朗普本人也曾说过“耐心快耗尽”,如今看并非空话。
9月28日,万斯在CBS节目中又爆出重磅消息:美国正考虑通过北约盟友向乌克兰出售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这种导弹射程超过1500英里,从乌克兰境内即可直击莫斯科周边。万斯称这是乌克兰的请求,白宫正在评估。一旦落实,这不仅意味着乌克兰战力大幅提升,也几乎等于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。
路透社和《华盛顿邮报》都指出,此举会让俄罗斯的防御压力陡增,升级风险骤然升高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甚至尖锐反问:美国是否会连打击目标数据也一并提供?言下之意直指美国已深度卷入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武器并非免费赠送,而是让欧洲国家出资购买,再转交给乌克兰。换句话说,美国负责供货和设计方案,欧洲则出钱买单。
---
俄罗斯的快速反应
消息一出,俄罗斯立刻采取动作。9月29日,普京签署秋季征兵令,计划在三个月内征召13.5万人入伍,这是201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。与往年不同,这次针对的是18至30岁的普通公民,服役期一年,不是预备役,而是真正的现役补充。
分析认为,普京此举是在回应“战斧”导弹的潜在威胁,意图通过扩军稳定前线,并让征兵制度常态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地区已采用电子召唤方式下达征兵通知,提高效率。
这显示出俄罗斯在硬顶西方压力,但也暴露了紧张心态。
---
欧洲的负担越来越重
欧洲各国从冲突爆发以来便紧跟美国,为乌克兰提供大量资金和武器。但如今代价越来越沉重。
9月17日,荷兰、德国、比利时联合采购爱国者系统、200枚拦截弹和12门“海马斯”火箭炮。德国财政赤字因此突破3.2%,超过欧盟上限。意大利的国防开支也从GDP的2%飙升至2.8%,财政部长直言“国库压力巨大”。
而战斧导弹的价格更高,一枚约150万美元,配套系统和培训费用可达数亿美元。这些钱主要由欧洲承担,美国军火商则坐收渔利。
洛克希德·马丁等公司业绩一路飙升。2025年一季度,洛马营收近18亿美元,股价一周内上涨20%,军火销售同比增长18%。虽然其利润一度受成本影响下滑,但整体来看,美国防务企业在欧洲军备大单中获利颇丰。欧盟研究机构甚至将这一现象称为“欧洲新军备负担”。
俄罗斯则毫不客气地警告:任何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欧洲国家,其军火库和运输线都将成为“合法打击目标”。这让欧洲陷入更危险的处境。
---
总结
特朗普的态度突变,根源在于外交谈判停滞。他试图用军事升级迫使俄罗斯让步。美国出武器和方案,欧洲出钱和风险,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。
但这场操作让欧洲成了“替美国顶雷”的角色:经济吃紧,安全风险上升,却仍不得不买单。
而俄罗斯的加码征兵,进一步加剧了紧张。美俄之间的对抗进入新阶段,欧洲则在两股压力间苦苦支撑。
可以说,这盘棋让美国受益最大,而欧洲则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冤大头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全胜达配资,股票配资网址之家,点金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