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无论生活是忙是闲,四季的脚步都从不停歇。节气是对春夏秋冬四季更精准的表达。夏至将尽,随之而来的便是小暑节气。而节气的命名,通常反映着丰富的内涵,或气候,或农耕,亦或是物候变化。暑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有着明确的释义:“热也”,从字的结构来看,其以“日”作为偏旁,而日则是指太阳,日光。所以自古以来“暑”字都是炎热气候的代名词。
纵观二十四节气,总共出现了三个带有“暑”字的节气,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炎热程度。小者,稍微,表示着浅层次或是浅程度,所以“小暑”也就意味着不是特别热,即小热。这一点在《历书》中也有体现,其是人们专门用来记载年、月、日、节气、节日等内容的书籍,其中对于小暑有这样的解释:“斗指辛为小暑,斯时天气已热,尚未达于极点,故名也。”
展开剩余81%从自然气候上来看,小暑时节,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,来自于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两大洋的暖湿气流吹来,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充沛的降雨,尤其是南方各地,更是进入雷暴最为频繁的季节。加上此时地表散失与接收到热量差持续拉扯,也就使得气温会比较高。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汽也就越来越多,高温炙烤加上空中的水汽,所以民间以“蒸煮”来形容这个时节的感受,可以说十分贴切。
二十四节气是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而制定的,以此来反映一年中的节令,气候以及物候变化。而农历,作为阴阳合历,其同样也准确及时地反映着气候变化以及农耕意义。所以一直以来,人们往往会将节气以及农历结合起来,共同作为生活以及农耕的参考。并且在长期地观察以及总结中,沉淀出了丰富的经验。
人们认为小暑交节对应着的农历时间不同,那么自然气候也就不同,并且会以此来作为依据,在生活以及生产中早做准备。所以关于小暑的交节时间有这样的说法,“小暑在头,冷热适中;小暑在中,三伏穿袄;小暑在尾,热死老牛”。什么意思呢?
这里的“头”“中”和“尾”分别代表着农历的“上旬”“中旬”和“下旬”,小暑交节的公历日期比较固定,通常是在7月6-7月8号,而由于农历与公历的制定依据不同,所以二者的时间差是处于变化之中的。依照经验来看,小暑交节通常会出现在农历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。不同的年份,具体时间不一。
人们通过观察发现,若是交节在五月下旬,也就是“小暑在尾”,则代表着小暑来得比较早,那么暑热也会来得比较快,到了六月便会十分炎热了,人们以“热死牛”这种夸张的方式来突出天气的炎热程度。
若是交节在六月上旬,也就是“小暑在头”,那么这样的情况下,天气会比较适宜,不会很热,也不会明显凉爽起来。当然小暑时节里“冷热适中”也显得比较夸张,但可以反映出,热的程度不会特别明显,那样这样的天气会相对比较舒适一些。
最后来看,交节在六月中旬,也就是对应着“小暑在中”,这样的情况很明显已经属于“晚小暑”了,也就意味着炎热的气候上来的会比较晚,而小暑的到来意味着数伏的开始,这时候还没有热起来,所以人们以“三伏穿袄”来体现,意思是这段时间会相对比较凉爽。
从日历来看,今年的小暑是在7月7号交节,对应于农历六月十三,属于“小暑在中”的情况,这意味着今年的三伏天可能不会出现极端炎热的气候,甚至会比较凉爽。
当然在结合农谚的基础之上,我们依然要结合实际情况,大自然的脚步一直在前行,自然万物也在随时变化,而且影响气候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,如太阳运动,极地冰川,地理位置等等,而且随着近年来的全球变暖,温度上升已是大趋势。所以在小暑来临之际,我们要做好迎接暑热气候的心理准备。
作为一个古来的节气,小暑时节流行着“食新”的习俗,人们以新收获的小麦做成面粉,进一步制作成面食来吃,品尝新粮,也祈祷秋后可以获得大丰收。下面来分享一碗经典的【西红柿鸡蛋面】,这个做法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,更加健康清爽,天热吃更开胃。
1、首先准备好西红柿以及鸡蛋,分别处理好。锅热倒点油,先把西红柿倒里边,随即加入盐,糖以及些许生抽,接着便是反复地炒,令汤汁析出。
2、汤汁不够的话可以补些水,炒匀之后将蛋液淋进去,继续加热的过程中凝固成蛋花。这样免去了炒的步骤,鸡蛋更嫩,也更健康。
3、鸡蛋全部成型以后,就可以关火了。面条煮熟捞出,用水过一遍,然后装到碗里,淋上浇头拌匀,届时再撒上自己爱吃的菜码,就可以享用了。
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,码字不易,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、搬运。欢迎大家关注,点赞,收藏和转发!感谢您的支持!发布于:北京市全胜达配资,股票配资网址之家,点金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